《关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规定及流程》
关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规定及流程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照本法第76条的规定申请取保候审。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决定取保候审。”对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实践中的做法,通常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取保候审取消的规定,进行操作。
本文旨在分析《关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规定及流程》,以期为法律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
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条件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7条规定:“被处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取消处罚:
(一)对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妨宜的影响的;
(二)对被处罚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消除的;
(三)被处罚人主动投案自首或者积极采取其他有利于消除危害后果的措施的;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取消处罚的情形。”
结合刑事诉讼法第76条的规定,对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可以类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取保候审申请取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申请人具有合法权益,且该权益不妨宜取保候审;
2. 申请人已经采取或者可以采取消除危害后果的措施,如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采取其他有利于消除危害后果的措施等;
3. 取保候审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妨宜的影响已经消除或者降低至最低程度;
《关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规定及流程》 图1
4. 申请人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
5. 取保候审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的其他情形。
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流程
1. 申请人在取保候审期限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取消。具体申请方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2.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条件、申请理由是否充分等。
3. 人民法院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公安机关的意见。对于涉及案情复杂或者涉及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 hearing(听证)。
4. 人民法院审查终结后,可以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取消取保候审;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维持取保候审。
5. 取消取保候审的决定,应当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公安机关。
取保候审申请取消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取保候审申请取消的规定及流程,需要法律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关注。在申请取消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申请合法有效。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公正审查申请,确保被申请人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预防和社会效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