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保候审后不能去哪里?

作者:独与酒 |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5日。”被取保候审的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法律、遵守担保人的义务,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被取保候审后不能去哪里呢?从法律角度分析被取保候审后不能去哪里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被取保候审后的法律限制

1. 居住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人“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这意味着,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其居住地,也不得在其他地方居住。这是被取保候审人最基本的限制。

2. 活动限制

除了居住限制外,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还应当遵守其他一些限制。不得参加可能影响案件审判的活动,如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等;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或妨碍案件调查、审判等工作;不得与其他被取保候审人串通,共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被取保候审后不能去哪里?

1. 无法离境

被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取保候审期间,他们无法离开国家。如果被取保候审人需要出国(境),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离境。

2. 无法进入特定区域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的规定,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某些特定区域。这些特定区域包括但不限于:

(1)金融机构;

(2)证券交易场所;

(3)大型商场、超市;

(4)娱乐场所;

(5)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

(6) libraries, museums, and other cultural institutions;

(7) government buildings and public places.

3. 无法参加特定活动

被取保候审人不得参加可能影响案件审判的活动。这意味着,在取保候审期间,他们无法参加任何可能对案件审判产生影响的活动,如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等。

被取保候审后如何遵守法律?

1. 遵守取保候审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也不得在其他地方居住。如有需要,应当向有关部门申请离境,并经过审批后方可离境。

2. 配合案件调查、审判工作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积极配合案件的调查、审判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或妨碍案件调查、审判等工作。如有需要,应当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提供相关证据,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真相。

3. 不得参加违法犯罪活动

被取保候审人不得参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审判的活动,也不得与其他被取保候审人串通,共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发现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配合司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法律、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也不得在其他地方居住。如有需要,应当申请离境,并经过审批后方可离境。被取保候审人应当积极履行其配合案件调查、审判工作的义务,不得参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审判的活动,也不得与其他被取保候审人串通,共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