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内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及流程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对于可能逃跑、自杀、自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知其家属或者担保人提供担保。”本文旨在阐述浙江省内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流程,以期为相关法律工作者提供参考。
取保候审法律规定
(一)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57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逃跑、自杀、自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
2.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怀孕或者哺乳妇女;
3.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和悔罪 progress显著;
4.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较低。
浙江省内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及流程 图1
(二)取保候审的种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的规定,取保候审分为三种:
1. 取保候审( general guarantee });
2. 监视居住(surveillance };
3. 取 worth while under house arrest( house arrest });
(三)取保候审的程序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2. 人民法院审查申请材料,并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见和看法;
3. 人民法院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提供担保;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提供担保,并提交相关材料;
5. 人民法院审查担保材料,并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6. 取保候审的决定应当由人民法院作出,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
取保候审流程
(一)申请阶段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个人身份证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犯罪记录等材料;
3.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材料后,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提供担保。
(二)担保阶段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
2. 担保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担保人的身份证明、财务证明等材料;
3. 人民法院审查担保材料,并通知担保人。
(三)取保候审决定阶段
1. 人民法院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取保候审;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担保;
3. 人民法院审查取保候审申请材料和担保材料,并作出决定;
4. 取保候审的决定应当由人民法院作出,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担保人。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案件顺利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内关于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及流程相对完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