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关于证据收集与审查的若干规定
证据收集与审查的基本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审查是保障案件公正审判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收集与审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集证据应当遵循合法、自愿、有据的原则。即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强制收集证据;所收集的证据必须具有确实、充分的依据。
(二)审查证据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即在审查证据的过程中,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份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应当全面审查与案件相关的所有证据,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证据。
(三)排除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是指在收集、审查证据的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或者使用非法手段所获得的证据。对于非法证据,应当排除在案件依据之外,不得作为定案、量刑的依据。
证据收集与审查的具体规定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关于证据收集与审查的若干规定 图1
为了确保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与审查的合法性、合规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证据收集与审查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证据收集
1. 侦查、审查、审判人员收集证据,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2. 收集证据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不得歪曲、毁灭、篡改证据,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强制收集证据。
3. 收集证据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收集证据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而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
(二)证据审查
1. 审查证据应当依法进行,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 审查证据应当全面了解案件情况,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证据。
3. 对证据的审查,应当听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应当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实,或者补充收集其他证据,以确认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排除非法证据
1. 非法证据应当排除在案件依据之外。对于排除非法证据的过程,应当记录在卷。
2. 无法排除的非法证据,应当排除在审查之外,但不得影响案件其他证据的采信。
证据收集与审查的的法律责任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证据收集与审查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侦查、审查、审判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收集、审查证据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使用非法手段强制收集证据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毁灭、篡改证据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证据收集与审查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案件公正审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关于证据收集与审查的若干规定出发,对证据收集与审查的基本原则、具体规定、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希望本文能为法律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