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手册:证据收集与使用指南

作者:Pugss |

劳动争议是劳动法领域中常见的纠纷类型,解决劳动争议,需要进行事实调查和证据收集。证据的收集与使用是劳动仲裁程序中的核心环节,对于确保劳动仲裁公正、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手册旨在为劳动仲裁工作者提供关于证据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和指导,以帮助工作者更准确、高效地完成证据收集和使用的任务。

证据收集

1. 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证据收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证据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必须合法。

(2)全面性原则:证据收集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保证证据的完整性。

(3)关联性原则:证据应当与案件争议有关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或多种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 证据收集的方法

(1)书面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证明、通知、报告、意见等。

(2)口头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证人的证言等。

(3)实物证据:包括工资条、工牌、工作服、工具、设备等。

(4)书证:包括信件、、短信、微信等。

证据使用

1. 证据使用的规则

(1)证据必须经过质证:包括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2)证据必须经过认证:包括对证据的来源、取得方式进行核实。

(3)证据必须经过并结合案件争议进行评估:包括对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程度进行评估。

2. 证据使用的限制

劳动仲裁手册:证据收集与使用指南 图1

劳动仲裁手册:证据收集与使用指南 图1

(1)不能使用 stacked evidence(搭便车证据):即在争议发生时,因自己利益关系而收集的证据,不能在争议解决时使用。

(2)不能使用circumstantial evidence(间接证据):即不能使用与争议无直接关系的证据,如天气情况、社会状况等。

证据收集与使用的具体操作

1. 证据收集的操作

(1)收集证据时,应当保证证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关联性。

(2)收集证据应当及时,避免证据的灭失或污染。

(3)收集证据时,应当注意保密性,防止证据被篡改或毁损。

2. 证据使用的操作

(1)使用证据时,应当结合案件争议进行评估,判断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程度。

(2)使用证据时,应当结合证据规则进行操作,如质证、认证等。

(3)使用证据时,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防止泄露当事人的个人信息。

证据收集与使用是劳动仲裁程序中的核心环节,对于确保劳动仲裁公正、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手册为劳动仲裁工作者提供关于证据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和指导,以帮助工作者更准确、高效地完成证据收集和使用的任务。希望本手册对劳动仲裁工作者的证据收集与使用有所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