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解释

作者:肆虐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犯罪也日益增多。对于经济犯罪,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犯罪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司法机关在处理经济犯罪时,对于部分犯罪行为人不追究民事责任。本文旨在分析关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解释,以期为法律工作者提供参考。

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下列日子为犯罪构成要件:(一)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的;(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量较多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三)组织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敲诈勒索、盗窃、抢夺、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四)利用计算机网络、密码等手段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五)在计算机网络中传播、利用淫秽、色情等不健康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我国对于经济犯罪中的计算机犯罪,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三十三条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刑法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对组织者、领导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这里明确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主体的刑事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破坏金融机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五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金。”这里明确规定了破坏金融机构犯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解释

关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解释 图1

关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解释 图1

1. 《关于审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 16号)条规定:“刑法第66条规定的计算机病毒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的,应当认定为国家刑法第134条规定的情形。”这里明确了计算机犯罪中具体罪名的认定问题。

2. 《关于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 2号)第四条规定:“刑法百九两条规定的金融犯罪,包括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这里明确了金融犯罪的具体范围。

法律规定及解释分析

1. 关于计算机犯罪,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但《解释》也明确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于部分犯罪行为人不追究民事责任。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的,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或者情节较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体现了我国对于计算机犯罪在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之间平衡的原则。

2.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但《解释》也明确了积极参加者处的刑事责任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较《刑法》规定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为轻。这体现了我国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从重处罚原则。

3. 关于金融犯罪,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但《解释》也明确了金融犯罪的具体范围,如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这体现了我国对于金融犯罪的高度重视和法律规定的明确性。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计算机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金融犯罪。在处理这些犯罪时,司法机关应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处理,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经济犯罪不追究民事责任的规定,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刑事与民事责任之间平衡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