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立案标准
总则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以及公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立案标准。
立案对象和范围
1. 立案对象:范围内的经济犯罪案件。
2. 范围:涉及以下经济犯罪行为的案件,符合本标准,应当予以立案侦查。
(1)违反国家金融法规,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等犯罪活动,损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
(2)侵犯知识产权,包括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
(3)扰乱市场秩序,实施操纵市场、虚假交易、欺诈、偷税漏税等经济犯罪活动的;
(4)侵犯财产权,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破坏财物等犯罪行为,损害他人财产,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
(5)其他涉及经济方面的犯罪行为,符合本标准,应当予以立案侦查的。
立案标准
1. 违反国家金融法规,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等犯罪活动,具有以下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集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 侵犯知识产权,包括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应予立案:
(1)侵犯知识产权情节恶劣,造成权利人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3. 扰乱市场秩序,实施操纵市场、虚假交易、欺诈、偷税漏税等经济犯罪活动的,应予立案:
(1)操纵市场、虚假交易、欺诈、偷税漏税等行为,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4. 侵犯财产权,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破坏财物等犯罪行为,损害他人财产,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应予立案:
(1)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50万元以上的;
(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立案程序
1. 对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机关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侦查,并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家属。
2. 机关在立案侦查过程中,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其他事项
1. 本立案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立案标准解释权归分局。
3. 本立案标准如有修改,由分局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修改。
经济犯罪立案标准图1
经济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经济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声誉的行为。其特点包括:
1. 非法性:经济犯罪行为必须违反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具有违法性。
2. 严重性:经济犯罪行为对国家经济利益、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具有严重性。
3. 社会危害性:经济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
经济犯罪的类型和立案标准
1. 贪污、受贿罪
贪污、受贿罪是指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立案标准:
(1)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2)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受贿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2. 盗窃、诈骗罪
盗窃、诈骗罪是指利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立案标准:
(1)盗窃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盗窃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2)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3. 非法经营罪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非法经营,情节严重的行为。
经济犯罪立案标准 图2
立案标准: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2)非法经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经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4. 侵犯知识产权罪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行为。
立案标准:
(1)侵犯知识产权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侵犯知识产权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2)侵犯知识产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侵犯知识产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侦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立案标准请以实际情况为准,,本回答只是一种概括性解释,不能替代法律专业人士的实际操作,具体操作请咨询专业律师。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