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不会被追究吗?法律如何规定

作者:King |

缓刑是什么意思?

缓刑,是指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的核心在于给犯罪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并通过考验期的表现来判定是否需要实际执行原判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5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缓刑不会被追究吗?法律如何规定 图1

缓刑不会被追究吗?法律如何规定 图1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离开所住市县或者变更住所的时候,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期间不追究吗?

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未违反上述规定且未再犯新罪的,根据《刑法》第76条,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再执行”并不等于“法律责任被豁免”,而是基于法律规定附条件不予执行原判刑罚的状态。

缓刑考验期满后会怎样?

《刑法》第78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上述规定且没有再犯新罪的,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将被视为已经执行完毕。这意味着该份刑事判决不再会对犯罪人产生任何限制或者影响。

特殊情况下缓刑会怎样处理?

根据《刑法》第79条和第81条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发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有更严重的新罪行,或者发现其在原判中有遗漏的罪行需要追究的,可以撤销缓刑,将前犯之罪与其他新罪进行数罪并罚。

司法实践中的缓刑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悔改表现来决定是否适用缓刑。一旦被宣告缓刑,在考验期内也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否则不仅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还可能因再犯新罪被处以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如何正确理解缓刑

缓刑制度是国家给犯罪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既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仁政,

也是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无论是否适用缓刑,

犯罪人都需要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区别只在于法律根据其改造表现和社会危害性不同给予一定的考验期限。

缓刑不追究的说法是一种通俗说法,并非严格的法律规定用语。关键点在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能否在考验期内严格遵守规定,表现出良好的悔改态度,

从而最终实现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法律效果。但无论如何,适用缓刑都是必须谨慎对待的刑事政策,体现了我国criminal law中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缓刑不会被追究吗?法律如何规定 图2

缓刑不会被追究吗?法律如何规定 图2

通过以上法律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法律责任确可视为已了结,

但是前提是犯罪分子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且没有再犯新罪。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