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人的规定及处则
刑法共同犯罪人的规定及处则
刑法共同犯罪人的规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社会犯罪现象。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分为两种:一是主犯与从犯;二是共同犯罪。对于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采取了“分别认定、分别处罚”的原则。
1. 主犯与从犯
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组织、领导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中一人是主犯,其他人是从犯的,从犯应当从重处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帮助主犯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从犯应当比主犯从重处罚,但当主犯是累犯或者情节特别严重时,可以从轻处罚。
2.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社会犯罪现象。根据我国《刑法》第35条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犯罪,应当根据各人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分别定罪。”共同犯罪中,主犯地位突出,作用较大,应当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共同犯罪的领导、组织作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犯地位次要,作用较小,应当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共同犯罪的辅助作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的处则
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人的规定及处则 图1
1. 坚持主犯从重、从犯减轻的原则
我国刑法在处理共同犯罪人时,坚持主犯从重、从犯减轻的原则。对于主犯,应当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共同犯罪的领导、组织作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从犯,应当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共同犯罪的辅助作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坚持罪责法定、罪责一致的原则
我国刑法在处理共同犯罪人时,坚持罪责法定、罪责一致的原则。对于共同犯罪人,应当根据各人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分别认定罪责,并依法处罚;对于共同犯罪中,主犯地位突出,作用较大,从犯地位次要,作用较小的情况,应当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对于共同犯罪的领导、组织作用,主犯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从犯承担辅助责任。
3.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
我国刑法在处理共同犯罪人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对于共同犯罪人,除了依法处罚外,还应当结合犯罪的具体情况,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以预防其再次犯罪,保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规定及处则,坚持了主犯从重、从犯减轻的原则,罪责法定、罪责一致的原则,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为共同犯罪人的处理提供了科学、明确、公正的依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