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与正犯之间的主要区别
概念与定义
共同犯罪,又称共同犯罪行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并 thus 共同 实现了犯罪目标,从而构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包括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和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故意,但无论何种情况,共同犯罪均要求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正犯,又称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承受犯罪法律后果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犯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上有犯罪故意,并因而实现了犯罪目标的人。正犯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还要求有犯罪故意和犯罪能力。
主要区别
1. 主观方面
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正犯的主观方面是犯罪故意,即在主观上要求有犯罪故意。
2. 客观方面
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行为必须一致,且共同犯罪行为是实施犯罪行为,而正犯的客观方面是犯罪行为,正犯的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共同的。
3. 刑事责任能力
共同犯罪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共同犯罪人缺乏刑事责任能力,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而正犯要求所有正犯都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4. 犯罪形态
共同犯罪可以是一个人犯有多项罪行,也可以是多人犯有同一项罪行,还可以是多人犯有不同项罪行,而正犯只能犯有一项罪行,不能犯有其他罪行。
共同犯罪与正犯的适用条件
共同犯罪与正犯的适用条件不同,具体如下:
1. 共同犯罪要求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正犯要求所有正犯都必须有犯罪故意。
2. 共同犯罪要求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而正犯要求所有正犯都必须有犯罪行为。
3. 共同犯罪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而正犯要求所有正犯都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4. 共同犯罪可以是一个人犯有多项罪行,也可以是多人犯有同一项罪行,还可以是多人犯有不同项罪行,而正犯只能犯有一项罪行,不能犯有其他罪行。
共同犯罪与正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客观、刑事责任能力和犯罪形态上。共同犯罪要求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且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而正犯要求所有正犯都必须有犯罪故意,有犯罪行为,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只能犯有一项罪行。
共同犯罪与正犯之间的主要区别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