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逃税罪:单位犯罪的最新进展与法律规定》

作者:me@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税收负担,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隐瞒收入、逃避纳税等手段,导致逃税行为日益猖獗。为了打击逃税犯罪,我国加大了打击逃税犯罪的力度,共同犯罪逃税罪成为税收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共同犯罪逃税罪的最新进展,以及法律规定,为税收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共同犯罪逃税罪的最新进展

(一)立法变化

为了应对逃税犯罪,我国不断修改和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加大打击逃税犯罪的力度。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将逃税罪调整为共同犯罪。根据新刑法规定,逃税罪构成共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标志着我国税收犯罪立法的完善,也体现了我国打击逃税犯罪决心。

(二)司法实践

税务机关加大了打击逃税犯罪的力度,一系列案例表明,共同犯罪逃税罪的打击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我国税务机关成功破获一起重大逃税案件,涉及企业12家,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税务机关还与机关、海关等相关部门加强,共同打击逃税犯罪。

共同犯罪逃税罪法律规定

(一)刑法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51条的规定,逃税罪构成共同犯罪。该条规定的逃税罪包括:

1. 纳税人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隐瞒收入、逃避纳税等手段, diversion税款数额较大的;

2. 纳税人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隐瞒收入、逃避纳税等手段,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数额较大的;

3. 纳税人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隐瞒收入、逃避纳税等手段,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

(二)税收法律解释

《共同犯罪逃税罪:单位犯罪的最新进展与法律规定》 图1

《共同犯罪逃税罪:单位犯罪的最新进展与法律规定》 图1

为了明确共同犯罪逃税罪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幅度,我国税务机关颁布了一系列税收法律解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共同犯罪逃税罪若干问题的通知》(税总发[2016]101号)明确了共同犯罪逃税罪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幅度,规定对逃税数额较大或者情节恶劣的单位,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逃税罪是我国税收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逃税犯罪呈现出日益猖獗的态势。为了打击逃税犯罪,我国不断修改和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加大打击逃税犯罪的力度。本文分析了共同犯罪逃税罪的最新进展和法律规定,为税收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