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是否能够继续审理?
在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对于共同犯罪中的同谋,我国《刑法》规定,应对所有参与共同犯罪的同谋分子,按照其参与的具体情况和作用,依照刑罚较轻的的规定处罚。在共同犯罪中,同谋分子往往在犯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同谋分子的处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是否能够继续审理的问题,亟待明确。
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能否继续审理的问题现状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分子是否能够继续审理,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分子已经无法继续在犯罪团伙中发挥作用,对其继续审理的意义不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无论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分子是否仍在犯罪团伙中,对其继续审理都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同谋能否继续审理的法理分析
(一)同谋犯的定义及处罚根据
同谋犯,是指共同犯罪中,与主犯共同策划、积极参与犯罪行为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第350条规定:“多人共同故意犯罪,各犯罪分子均属主犯的,按照主犯的刑罚处罚。”可知,同谋犯应承担与主犯相同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是否能够继续审理? 图1
(二)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能否继续审理的依据
1. 同谋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在共同犯罪中,同谋犯往往起到重要作用,与其共同犯罪的主犯具有相同的刑事责任能力。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犯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但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依然存在。对其继续审理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2. 同谋犯的犯罪形态
同谋犯在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往往与主犯存在差异。在共同犯罪逃跑后,同谋犯的犯罪形态可能发生改变,但其犯罪性质并未改变。对其继续审理符合法律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同谋能否继续审理的具体实践
(一)同谋犯继续审理的具体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犯,有的法院对其进行了继续审理,并依法判决。在高级人民法院(2018)沪73终4606号案件中,法院对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犯,依法进行了继续审理,并对其判处有期徒刑。
(二)同谋犯继续审理的启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犯,应依法进行继续审理。这既符合我国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又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分子,能否继续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可知同谋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犯罪形态并未因逃跑而消失,对其继续审理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逃跑后的同谋犯,应依法进行继续审理,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