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两种学说:类型与论据分析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两种学说
共同犯罪,又称共同犯罪行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在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犯罪目标的一种犯罪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分为两种类型:故意犯罪和职务犯罪。本文主要针对故意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两种学说进行阐述。
共同犯罪中的两种学说
1. 共同犯罪说(团体说)
共同犯罪说,又称团体说,认为共同犯罪是数人共同故意犯罪,即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在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犯罪目标。根据共同犯罪说,共同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结果。
(1)共同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对犯罪行为及其后果具有共同的预期目的。根据共同犯罪故意的内容,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完全共同犯罪和部分共同犯罪。完全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具有相同的犯罪目的;部分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虽然具有共同的犯罪目标,但分工明确,分别负责不同任务的犯罪行为。
(2)共同犯罪行为
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部分犯罪行为和全部犯罪行为。部分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分工明确,分别负责不同任务的犯罪行为;全部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共同参与全部犯罪行为。
(3)共同犯罪结果
共同犯罪结果,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共同完成的犯罪结果。共同犯罪结果包括共同犯罪成功和共同犯罪未遂两种情况。共同犯罪成功,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标;共同犯罪未果,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虽然具有共同的犯罪目标,但由于些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的犯罪结果。
2. 分别犯罪说(个别说)
分别犯罪说,又称个别说,认为共同犯罪是数人分别实施犯罪行为,即各参与者具有各自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结果。根据分别犯罪说,共同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结果。
(1)共同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对犯罪行为及其后果具有共同的预期目的。与共同犯罪说相比,分别犯罪说更强调共同犯罪参与者的主观方面,认为共同犯罪故意是共同犯罪的核心要件。
(2)共同犯罪行为
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说相比,分别犯罪说更强调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客观行为,认为共同犯罪行为是共同犯罪的外在表现。
(3)共同犯罪结果
共同犯罪结果,是指共同犯罪参与者共同完成的犯罪结果。与共同犯罪说相比,分别犯罪说更强调共同犯罪参与者的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影响,认为共同犯罪结果是共同犯罪参与者行为共同性的体现。
两种学说的比较及启示
共同犯罪说和分别犯罪说分别从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结果三个维度对共同犯罪进行了解读,各有侧重。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运用两种学说,全面分析共同犯罪的相关因素,准确判断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供有力支持。两种学说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共同犯罪现象提供了有益启示:
1. 共同犯罪说揭示了共同犯罪参与者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犯罪故意的重要性和共同犯罪故意在共同犯罪中的核心地位。这要求我们在办理共同犯罪案件时,要重点关注犯罪参与者的主观方面,审查共同犯罪故意的存在及其具体表现,准确判断犯罪参与者的主观责任和地位。
2. 分别犯罪说强调了共同犯罪参与者在客观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重要性和共同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基础地位。这要求我们在办理共同犯罪案件时,要全面了解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客观行为,审查共同犯罪行为的具体分工和实施情况,准确判断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客观责任和地位。
3. 两种学说均强调共同犯罪 result的重要性,共同犯罪结果是共同犯罪的核心要件。这要求我们在办理共同犯罪案件时,要充分关注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犯罪参与者的影响,审查共同犯罪结果的实现程度及其对犯罪参与者的责任追究,准确判断共同犯罪的结果及其对参与者的影响。
共同犯罪两种学说:类型与论据分析 图2
共同犯罪说和分别犯罪说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共同犯罪,为我们办理共同犯罪案件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两种学说,全面分析共同犯罪的相关因素,准确判断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供有力支持。两种学说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共同犯罪现象提供了有益启示。
共同犯罪两种学说:类型与论据分析图1
共同犯罪两种学说:类型与论据分析
在犯罪学领域,共同犯罪是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根据共同犯罪的参与人数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两种学说:类型学派和论据学派。对这两种学说进行类型和论据分析,以期为我国共同犯罪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类型学派
类型学派认为,共同犯罪可以根据犯罪行为的类型进行分类。根据犯罪行为的类型,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故意犯罪共同:共同犯罪参与者实施的是有意为之的犯罪行为。故意传播病毒、放置危险物质等。
2. 过失犯罪共同:共同犯罪参与者实施的是过失犯罪行为。共同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等。
3. 复杂犯罪共同:共同犯罪参与者实施的犯罪行为涉及多个犯罪要素,如 fraud、 embezzlement、smuggling等。
4. 结果犯罪共同:共同犯罪参与者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了特果。故意传播病毒导致计算机瘫痪等。
论据学派
论据学派认为,共同犯罪可以根据参与者的犯罪目的和犯罪手段进行分类。根据犯罪目的和手段,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目标同一型:共同犯罪参与者的犯罪目标一致,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敲诈勒索而实施犯罪行为。
2. 手段协同型:共同犯罪参与者的犯罪手段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多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
3. 犯罪分工型:共同犯罪参与者根据各自的犯罪特长分工,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多人共同参与毒品贩卖犯罪。
论据学派的优缺点
论据学派在分析共同犯罪时,考虑了参与者的犯罪目的和犯罪手段,有助于深入理解共同犯罪的内在规律。论据学派为共同犯罪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论据学派在分析共同犯罪时过于依赖主观因素,忽视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类型学派的优缺点
类型学派在分析共同犯罪时,考虑了犯罪行为的类型,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共同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类型学派通过犯罪行为的类型对共同犯罪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指导性。类型学派在分析共同犯罪时过于依赖客观因素,忽视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共同犯罪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类型学派和论据学派是分析共同犯罪常用的两种学说。类型学派根据犯罪行为的类型进行分类,论据学派根据犯罪目的和手段进行分类。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结合这两种学说,综合考虑参与者的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行为类型等因素,深入理解共同犯罪的内在规律,为我国共同犯罪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简要概述,并不能替代专业法律文章。建议您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观点,以获得更为准确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