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的问题》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有两种类型:一般共同犯罪和特别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的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关系,而是基于共同的犯罪目的、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方法等要素而组成的犯罪形态。特别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的主体之间具有特定的身份关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同事、朋友等。
对于共同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即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8周岁。也就是说,在我国,只有达到18周岁的成年人才能成为共同犯罪的主体。
如果共同犯罪的主体未达到18周岁,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所以,共同犯罪两人都要成年,即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即18周岁。
《探讨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的问题》图1
在犯罪行为中,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被简称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共同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方面是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是否存在两人都需要成年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指导。
《探讨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的问题》 图2
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共同犯罪中,只有犯罪的主观方面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在客观方面实施犯罪行为即可构成共同犯罪。因此,只有犯罪的主观方面达到一定年龄即可,而无需考虑实施犯罪行为的年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共同犯罪中,两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年龄应该有所限制,以避免未成年人参与犯罪活动。具体而言,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该予以特殊保护,不得使其参与共同犯罪活动。
法律规定及案例分析
(一)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危害社会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该法条明确规定了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但并未对共同犯罪中两人的年龄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参加犯罪。”这一规定可以看作是对未成年人参与犯罪活动的一种限制。
(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未成年人参与共同犯罪
在一起盗窃案件中,甲、乙两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甲未满18周岁。法院审理认为,甲、乙两人共同构成盗窃罪,甲只需承担刑事责任即可。
2. 案例二:成年人参与共同犯罪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甲、乙两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甲已满18周岁。法院审理认为,甲、乙两人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甲应承担刑事责任,而乙只需承担民事责任。
从我国法律规定及案例分析来看,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存在争议。虽然刑法第25条没有明确规定共同犯罪中两人的年龄,但刑法第17条第4款明确规定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参加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法律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原则,对共同犯罪中两人是否都需要成年作出裁判。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